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生活中的電磁鐵之討論

大家都很認真的做回家功課呢!提供了許多生活中的電磁鐵應用,例如電話、電風扇、電鈴、起重機等。
也有一些讓大家感到疑惑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應用電磁鐵呢?

也有很多東西不需要電磁鐵,例如電燈類的燈泡、日光燈、LED,或是電熱類的電鍋、電暖器、電阻及電池均不需要電磁鐵。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不過有些家電運作原理沒用到電磁鐵, 但是開關的設計用到電磁鐵,例如 烤麵包機、電鍋的開關等都有可能用到哦!

電磁鐵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科學知識

狹義相對論的意義

電磁鐵的應用

1.電能可以轉變為磁能,再轉變成動能。
2.直流電與交流電:
直流電(DC)-電池,一端是正極、一端是負極,電子會從負極向正極流動。
交流電(AC)-插座提供的是交流電源,電極的正負極會一直規律性的變化,電子流動的方向也隨之改變,能長途運輸。

直流電動機的flash動畫(王建忍 編製 http://edson.tw/)

奧斯特小檔案

法拉第小檔案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重點整理:70-78

p70-72
指北針的指針是磁鐵做成的,具有磁性,指針的箭頭是N極,另一端是S極,受到地磁影響,靜止時,磁鐵N極受到地磁S極 吸引指向北方。地磁S極 位置靠近地球北方。

p73
電流可以產生磁場,當電流方向由北往南,指北針箭頭順時針(往東)偏轉。改變電流方向,指北針偏轉方向會相反。

p76
通電的線圈兩端會產生不同的磁極,與線圈纏繞方向及電流方向有關,線圈一端會與指針S極相吸而不偏轉的就是線圈N極,改用另一端靠近指針S極,會相斥而微微偏轉,就是線圈S極。當改變電流方向,通電線圈兩端產生的磁極也會相反。

P78
電磁鐵的兩端分別是N極和S極,和磁鐵一樣,具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當電流的方向改變,電磁鐵的磁極也會相反。

p79
電不但可產生磁,也會產生熱。
能吸起的迴紋針數量越多,代表電磁鐵的磁力越大。
操縱變因:要改變的因素。
控制變因:保持不變的因素。
應變變因:實驗結果。

舊經驗:電池並聯時,電壓仍相同;電池串聯時,則電壓相加。
補充:安培右手定則

一條導線時:手握導線,以大姆指表示電流方向,四指繞著導周圍產生圓環封閉磁力線。


線圈形成螺旋線管時:四指彎曲方向順著導線電流的方向,大姆指所指為線圈磁場N極的方向。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如何讓指北針偏轉

給材料,
小組嘗試讓指針偏轉,並記錄方向,試試讓指針偏不同方向,不同角度


*電池的正負極放的方向也要記錄下來, 才能知道電流對磁極的影響。


實驗步驟

1. 吸管標示貼紙
2. 纏繞60圈漆包線
3. 兩端漆磨除
4. 將漆包線接上電線(藍色接電池正極),放入電池。

觀察:線圈標示藍色的一端靠近指北針,是否會偏轉?朝什麼方向偏轉?

6. 改變電流方向,將電池正極的電線換接另一端漆包線(藍色接電池負極)。

觀察:改變電流方後,線圈標示藍色的一端靠近指北針,是否會偏轉?朝什麼方向偏轉?(注意是否和步驟5的方向相同還是相反)

 觀察:只有線圈的2端是否可以吸引迴紋針?

9. 分別在吸管中加入木棒、鋁棒、鐵棒。

觀察:加入木棒、鋁棒、鐵棒的線圈2端是否可以吸引迴紋針?可以吸引幾個迴紋針?

找一找:線圈的兩端分別是什麼磁性(N極、S極)?(可加入指北針試試看,指針為N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想一想為什麼?(請記錄在小組討論表格上,配合習作48.49.50.51.52)

12. 換上纏繞90圈漆包線的吸管(中間要放入鐵棒哦)

比一比:剛才用60圈漆包線可以吸引幾根迴紋針? 用90圈漆包線可以吸引幾根迴紋針?

比一比:用90圈漆包線,再多串聯一個電池,可以吸引幾根迴紋針?

結論: 用什麼方法可以增加電磁鐵的磁力?

61003

61001

作業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土壤

1. 土壤是怎麼形成的?

2.土壤中可能有什麼東西?

3. 土壤對人類有什麼益處?

4.地球如果沒有土壤會怎樣?

5. 土壤污染對生物有什麼影響?

6.如何防止土壤流失或受污染?

請分組討論,並上台報告!

主要礦物的特性

資料來源:康軒文教

礦物用途

資料來源:康軒文教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大地的奧祕補充

p60  自然界中的岩石:岩石的祕密  玄武岩
岩石與生活:石板屋、硓𥑮石

p63 滑石石英的基本資料 礦物小百科

岩石的形成:火成岩、沈積岩 (砂岩)、變質岩









地貎平衡

自然系圖鑑

地震的震度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

不能靠近的天堂

google地圖的運用
老梅綠石槽
河流的寬度
出海口
澎湖桶盤嶼玄武岩



臺灣之火山活動與火成岩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

國立中央大學工程地質與新科技研究室-河流的歷史

摩氏硬度
  • 下表為「摩氏礦物硬度表」(Mohs scale of mineral hardness)
硬度礦物化學式

1滑石Mg3Si4O10(OH)2
2石膏CaSO4·2H2O
3方解石CaCO3
4螢石CaF2
5磷灰石Ca5(PO4)3(OH,Cl,F)
6正長石KAlSi3O8
7石英SiO2
8黃玉Al2SiO4(OH,F)2
9剛玉Al2O3
10鑽石C

當鑑定硬度時,如果沒有以上的摩氏硬度計,可用其他東西代替,如小刀(或鋼針)其硬度約為5.5;銅幣約為3.5至4;指甲約為2至3;玻璃硬度為6.

岩石是怎樣的形成的  維基百科 岩石種類

礦物 特性
  • 顏色:礦物的色澤。
  • 光澤:礦物表面對光反射的能力。
  • 條痕:礦物在條痕板留下的顏色,也就是礦物粉末的顏色。
  • 解理:礦物分離的方式。
  • 斷口:礦物折斷時,邊緣的形狀。
  • 比重:礦物的重量與相同體積的水的比率,也就是礦物與1atm4℃純水之密度比值,沒有單位。
  • 硬度
  • 對酸的反應

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

岩石與礦物的差別

岩石的用途

國立臺灣大學地科教室

科博館岩石礦物劇場(動畫)

岩石-cocobobo挖寶記 (遊戲)

地震預警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教學活動:拼圖挑戰

發下天氣變化的單元重點,看看哪一組拼圖最快最正確!

1.雲霧雨雪霜露 (名稱、形態、成因)

2. 水循環圖

3.地面天氣圖的符號與說明

4.食物保存





教學活動:看誰比較多

1. 找出發酵製成的食品?

2. 找出會發黴的物品?

3. 提出食品保存的方法?

(分別寫在小卡上,統計哪一組的正確小卡比較多)



複習:天氣的變化









複習:微生物與生活

重點歸納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微生物與生活

微生物
抗細菌藥

「發酵」是微生物分解糖而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一種作用。自製米酒所用的酒麴中,即含有黴菌及酵母菌,黴菌可將澱粉轉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則能將葡萄糖轉變成酒精。
將揉好的麵糰加入酵母菌,經過發酵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會使麵糰蓬鬆,饅頭或麵包裡無數的小洞就是二氧化碳所產生的。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食品是由微生物發酵製成的,例如食用醋、醬油、米酒、啤酒、優酪乳、優格、乳酸飲料、豆腐乳、豆豉、納豆、味噌、泡菜等。
http://youtu.be/E3EH2LBWwss 酵母菌吹氣球
親子玩科學 手釀天然酵母麵包
用電鍋做源源不絕的優格
黴菌雖能治病 但也能製造美食-民視新聞
【現在才知道】20131113 浴室毛巾竟成黴菌窩?
女穿雨靴2週 香港腳黴菌蔓延小腿
省錢吃爛水果 當心黴菌奪命!

這個單元最重要的就是: 水、空氣、溫度 啦...

同學寫習作時,常問的
毛巾會不會長黴菌,上面的影片就有哦!浴室的環境潮溼、高溫,是黴菌的最愛啦!有沒有摸過毛巾滑滑的, 出現小黑點...
果凍是發酵製品嗎? 看看果凍怎麼做的
醋是發酵製品嗎? 看看這個網站怎麼說

食物保存57健康同學會 - 小小食品保存法大發現
鹽與糖為什麼能保存食物?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防災常識

了解颱風及其可能帶來的災情後,接下來就是防災的知識,讓你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內政部消防署全球資訊網-防災知識
防颱宣導






補充資料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颱風的形成


颱風 (中央氣象局網站)

颱風 (數位氣象展示場網站影片)

颱風是形成於熱帶海洋上的強大而深厚的氣旋性渦旋(熱帶性低氣壓),

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就稱之為「颱風」(輕颱)。從不同角度來觀視颱風剖面的結構,颱風由許多強烈積雨雲構成,颱風中心則平靜無風無雲,而且氣流向下,稱為颱風眼,颱風眼旁對流最劇烈,風最大,此處為眼牆。
颱風的消亡條件:1.颱風登陸後,缺乏高溫、高濕的空氣,失去維持強烈對流所需要的能源。2.颱風移到溫帶後,因中緯度冷空氣侵入,破壞颱風結構,而致使轉變為溫帶氣旋。
資料來源:數位氣象展示場網站http://museum.cwb.gov.tw/03subject/02view.php?bull_id=497

20150918 鳳凰颱風形成了


補充資料: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第三週(9月15-19日): 認識衛星雲圖、地面天氣圖、氣團及鋒面



資料來源:康軒文教
相關網站:中央氣象局網站
==================================================================
鋒面:


=================================================================
氣團:


==================================================================
氣壓:
風的形成 高氣壓、低氣壓
氣壓的差異是太陽加熱空氣引起的
高氣壓為順時針方向流出、低氣壓為逆時針方向流入,中心容易有雲雨。
=======================================================================
其他補充資料
20130113《呼叫妙博士》海洋與氣象 18:30自製鋒面實驗


自然科專題報告一 颱風 (9月30日前交給自然老師)

自然專題報告作業
請上中央氣象局網站查閱颱風資料,收集一個曾經侵襲臺灣的颱風資料,用文字和圖片做成颱風專題報告。專題報告內容應至少包含如下,請用A4紙交:

颱風專題報告 
一、颱風名稱:
二、編號:
三、生成地點:
四、侵臺時間:
五、最大強度:
六、近中心最大風速:
七、動態:
八、災情:
(此項請使用查詢網站收集資料)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第二單元:補充資料- 氣壓與季風、梅雨

時序進入5月,也就是台灣的梅雨季節,每年到了此時氣象預報人員最關注的就是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風建立的時間點,因為西南季風的建立不但代表了季節的轉換,由冬天型態正式轉變成夏天型態,西南季風建立後會夾帶大量的暖濕水氣北上進入亞洲陸地,對於台灣的梅雨降雨狀況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一般人比較耳熟能詳的是冬天大陸冷高壓所帶來的東北季風,對於夏天的西南季風反而不太了解。根據天氣風險管理公司氣象總監賈新興博士的解說,所謂的「季風」是因為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的比熱不同,加上太陽直射地球表面的區域隨著地球公轉而出現季節性的南北移動,而形成大範圍的海陸溫度差,因此導致大尺度範圍空氣流動的結果。
        陸地因為比熱小,吸收太陽輻射熱量後不易保留,地表溫度易冷也易熱,每年冬天太陽直射區域往南半球移動,北半球陸地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減少,地表溫度偏冷而形成大範圍的冷高壓區域,相對的海水比熱較大,吸收太陽輻射熱量後比較容易保留,海水溫度變化的幅度較慢也較小,跟陸地地表相比顯得溫暖許多,因此形成氣壓較低的低壓區,於是風的流向就會由陸地上的高壓區吹向海洋上的低壓區,而且北半球的高壓環流方向是順時針旋轉,來到台灣附近時地風向是東北風向,所以就形成了來自大陸冷高壓的冬季「東北季風」。
        到了每年5月份開始,隨著太陽直射區域逐漸從南半球北上,北半球陸地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增加,溫度迅速增暖,地表氣壓下降,逐漸由原本冬天的高壓區轉變為低壓區,海洋的溫度變化較慢,跟陸地相比增溫的速度沒有那麼快,於是變成了相對來說氣壓較高的高壓區,大尺度風向因為高低壓區域的變化而出現大幅轉變,變成由海洋吹向陸地,並且夾帶了大量的潮溼空氣進入陸地成雲降雨,因為北半球的低壓是逆時針的環流,所以在低壓區南側,也就是印度洋、中南半島到南海、台灣一帶會盛行西南風或偏南風向的氣流,成為了夏季「西南季風」的由來。

《±2℃》正負2度C-全球暖化台灣版紀錄片

氣象常識

溫室效應 動畫 原理動畫

冷鋒
"Cloud cumulonimbus at baltic sea-RZ" 由 Arnold Paul - 自行拍攝。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loud_cumulonimbus_at_baltic_sea-RZ.jpg#mediaviewer/File:Cloud_cumulonimbus_at_baltic_sea-RZ.jpg 的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2.5 條款授權
氣壓 影片
梅雨的形成 (中央氣象局)

高氣壓與低氣壓 (數位氣象展示場網站影片)

志工及家長環境教育研習-綠色生活地圖

103年9月10日
講題:綠色生活地圖
講師:荒野協會 周玲芝老師

綠色生活地圖是1992年從紐約開啟的一項國際性活動,全世界已經有超過55個國家600個社區完成地圖。1998年荒野保護協會將綠色生活地圖引進台灣,主動或受邀到學校、社區推廣。這是一種有趣的環境教育活動,為了畫地圖,每個人親自在巷弄中探尋走訪綠色資源的過程,發掘了自己環境的人事物,也培 養出特有的在地情感,啟動人們在生活中具體實踐環保。目前荒野已完成印製出版的綠活圖數十幅,亦出版「地圖有氧運動」一書,真實呈現畫地圖過程中,人與土地之間的點滴故事。 (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綠活圖推廣網站)




相關網站資源: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綠活圖推廣網站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第二週:露和霜、水循環

本週包括2個小實驗和水循環的概念

模擬露的實驗
(請記錄在習作p.5)
1. 150ml冷水--量溫度
2. 加入100g冰塊--量溫度
3. 觀察杯子外壁的變化








模擬霜的實驗
1. 150g冰塊(加一點水) --量溫度
2. 加50g鹽攪拌, 稍等一下 --量溫度
3. 觀察杯子外壁的變化











水循環
資料來源 康軒6上自然課本


水的變化






















補充:
影片- 小水滴的旅行
影片-小水滴的奇幻旅程
影片-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清境下的缺水村
影片-20140329文茜的世界周報之3-珍惜水資源
影片-水循環
水的循環(數位氣象展示場網站影片)
地球上的水分布(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 加上常年的積累蒸發作用,海和大洋裡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13,6000,0000立方公里。其中:
  • 海洋佔13,2000,0000立方公里(即或97.1%);
  • 冰川和冰蓋佔2500,0000立方公里(即1.8%);
  • 地下水佔1300,0000立方公里(即1.0%);
  • 河流、湖泊以及內陸海里的淡水佔25,0000 立方公里(即0.0018%);
  • 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13000立方公里(即0.0001%)。


預告:
下週進入活動2 認識天氣的變化 (衛星雲圖)